峰会前夕话商机

2018-09-01 14:58:00 【关闭】 【打印】

  诞生于新世纪之初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内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18年来,论坛及其机制已成为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原动力,是中非经贸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2006年北京峰会的“对非经贸八项举措”和2015年约堡峰会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更是催生中非经贸迅猛发展。对此,民营企业家必须有清醒认识,顺应时代潮流。

  民企也有大担当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工业化进程,产业园区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视为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着眼点和重要抓手。随着中非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中非经贸合作的主体性质已悄然改变。更加灵活、务实的民营企业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10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管局三部门发布《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据该公报显示,中国目前在非洲的投资企业为3254个。而据麦肯锡公司《龙狮共舞》(2017)报告,目前,中国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企业超过10000家。两者数据相差甚远。其主要是因为投资非洲的民营企业投资前,并没有到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备。  

  据《龙狮共舞》(2007)报告,中国参与非洲经济活动的90%为规模不一、业务多元的民营企业,且多数民企经营状况不错、赢利可观。一方面我国民企拥有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投资非洲是为了适应全球产业链基础上的驱动;另一方面,拥有12亿人口、3029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陆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另外,非洲大陆也具备承接我国产能的强烈意愿和客观条件,中非产能合作大有可为。 

  而以民企参与为主中国产业园区在非洲大陆已成燎原之势。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性质投资主体在非洲大陆设立的境外合作区、工业园、产业园、免税加工区(以下统称中国产业园区)等约100个,其中,形成规模投资的已超过20余个,入园企业近400家,累计投资额近50亿美元,总产值约130亿美元,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其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埃及苏伊士运河泰达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工业园等入园企业均超过50余家,成为中国产业园区的佼佼者。中国模式的非洲制造如星星之火在非洲大陆燎原,为非洲经济发展和工业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产业园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非洲工业化及中非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契合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2063年议程”战略目标,符合中非双方的利益诉求。 

  选好路径是关键 

  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成效。近年来,中国民企入非之路较以往看似更加顺畅、坦荡,多数实现了走得进、走得稳、走得好。主要在于做到了“三个准备”: 

  首先,持久作战准备。论坛成立以来,部分投资非洲民企一改早期投资客奉行的短线投资(见好就收、随时撤退)、断线投资(一锤子买卖)等做法,愿意持久扎根非洲大陆,与非洲风雨同舟,终获丰厚回报。 

  曾数次与闯荡非洲而成为湖北非洲商会会长的尹以桥认为,投资非洲应该是轻眼前、看长远。1998年闯荡非洲以前,他是武汉理工大学数理系老师。但19973月的马达加斯加作商务考察之旅,当他看到这个岛国百废待兴、商机无限时,决定从这里起步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和一个朋友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马达加斯加未来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铝合金门窗加工及建材贸易。创业之初公司规模非常小,只有几个工人、几十平米加工车间和店面。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公司依托中国原材料价格低廉和品种齐全的优势,引进国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采取本土化策略,稳健开拓,诚信经营,迅速成长为马达加斯加最大的铝合金门窗加工企业,尹以桥也因此掘得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目前,尹以桥未来公司已进入肯尼亚、乌干达、刚果布、莫桑比克等7个非洲国家,拥有几十家门店,并在国内建有产业园。在谈到未来时,他雄心勃勃,要将马达加斯加的“未来”模式复制到更多的非洲国家,成为非洲市场上公认的产品品质最好、服务最优的铝合金门窗加工企业。 

  其次,“抱团出海”准备。非洲著名谚语:“如果你想走得快,自己独行;如果你想走得远,与人同行。”投资非洲,民企要结伴同行。就目前条件,民企入驻非洲大陆中国产业园区优势明显。第一、产业前景相对明朗。每一个中国产业园的设立,都凝聚了创立者的心血,是他们多年对驻在国对市场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智慧结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者提供了平台和决策参考。第二、投资条件相对优惠。商务谈判也是一门博弈的艺术,由于园区建设为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亟需,且园区规模较单个投资更丰富、产业链更长、带来就业、税收等可预期的好处更多,因此,能够获得更好更多的投资优惠政策。第三、产业配套相对完整。由于非洲多数国家工业化水平低,因而市场产业细分并不发达,产业园区多数靠自身配套,所以,园区的产业聚集有利于入园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第四、投资流程与关系协调相对单一。就多数民企人才队伍而言,自身拥有熟悉国际市场、国际投资经验等专业性人才并不现实,即便有这种能力,但与投资国众多国家机构打交道也是一个复杂并漫长的程序,而借道产业园区,则可省去诸多流程,提高效率。第五、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从目前统计情况看,30多个产业园区已完成园区整体规划和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企业入园硬件条件,同时,还建立了为企业入园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窗口。第六、利于相对集中解决经贸合作争议、领事保护等问题。 

  最后,“本土化”准备。本地化既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在东道国扎根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企业对当地贡献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少数非洲国家,本土化已法制化,如津巴布韦2007年颁布了《本土化与经济授权法》,意在于消除殖民主义影响,纠正殖民统治造成的历史不公正,将国家资源和经济主权掌握在本国手中。可惜的是,近年来,投资非洲的中国民企逐步摒弃“单打独斗”的狭隘理念和“打一枪换一地”的短期思维,“互利共赢”“植根海外、本土化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实现了合作共赢。如20101015日发生的赞比亚南部科蓝煤矿因劳资纠纷导致中方管理人员开枪造成11名当地员工受伤冲突事件,尽管处理及时,妥善平息,但也暴露出当时中企对本土化工作不足的短板。 

  当前,中非合作中,绝大多数民企重视本土化问题,获得经济和社会双丰收。如埃塞华坚集团始终把本土化战略放在重中之重,工厂 6000多员工中,中方员工仅160余人,基本本土化,并尊重当地习俗,安排工作生活。他们还每年送50左右优秀员工到中国东莞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计划。目前,埃塞首都青年人视去华坚工作为荣耀。根据华坚集团的计划,华坚工业园将于2020年全面竣工,预计建成后,埃塞俄比亚鞋业、服装、手袋等产品的六成以上将出自华坚国际轻工业园,每年可创汇20亿美元,提供3万至5万个就业机会,成为中国制造走进非洲的成功范例。 

  出台新政是期盼 

  即将召开的北京峰会,赋予中非经贸合作新使命、新商机。据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戴兵司长介绍,此次峰会聚焦五大目标。其中,促进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为五大目标之一,并表示峰会将着力推动经贸合作领域的“三个转型”:中非合作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从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 

  而作为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中非经贸合作的践行者,我还有更多期待。 

  在政府层面,中非领导人应更具开拓精神,出台更加务实的经贸举措。中方要大胆突破传统思维,亮新招、实招,如推行中非经贸人民币结算业务、出台切实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进军非洲的金融政策;非方则要应“向东看”大势,进一步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换市场,用更加透明、优惠、洁净的投资环境,拥抱中国资本、技术。 

  在市场层面,贸易领域要结合非洲《2063年议程》、三网一化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等战略目标,不断提升输非产品质量,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在工程承包领域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高设计、咨询、监理等高端业务占比,合作模式由单纯EPC向并重PPP升级,企业角色由国际施工员全球投资者转型;在投资领域要以论坛目标为引导,并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方面合作,着力推进各领域产能合作,在推动非洲工业、农业等现代化同时,重现中国民营企业富余产能的生命力。    

  (作者为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副秘书长)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