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绿色中国梦,库布其一直在努力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7/27/20197271564212589425_376_3.mp4

2019-07-27 08:45:00 【关闭】 【打印】

  今年7月27日至28日,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召开。该论坛是全球唯一以荒漠化防治为主题的多边论坛,是联合国系统与中国政府在华举办的唯一机制性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

  论坛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共建生态文明”的主题,交流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困、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创新与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治理前的库布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亿利资源集团提供)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这里曾经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1988年,年降雨量不足100mm,生物种类不足10种,植被覆盖率仅有3-5%。截至2018年6月,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25%,治理区域内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中国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把它作为全球首个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评估。

如今的库布其水肥草美,吸引仙鹤翩翩而降(亿利资源集团提供)

  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鄂尔多斯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荒漠化防治,提出“谁种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这一政策延续至今。农牧民植树种草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今年63岁的当地牧民白音道尔计就是其中之一。

  1983年,白音道尔计从部队退伍,打小受够了风沙侵蚀之苦的他看到家乡治沙政策好,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植树治沙。他将自己的羊承包给别人,在当地政府“掏钱买活树”“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政策激励,以及当地林业部门和企业的帮扶下,在近9000亩的草场上种植沙枣、柠条、羊柴等沙地植物,经过多年的努力,白音道尔计的草场变绿了,明沙不见了,生态改善了。

  像白音道尔计这样返乡治沙的除了个人还有许多当地的企业,既是迫于企业生存的压力,也是对家乡的一种情怀,他们纷纷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亿利资源集团就是其中之一。集团的前身是一家盐场,正好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周边的沙子往下刮,产的盐含沙量非常大,产品出厂时卖不上好价钱。95年集团成立,生产的化工精细产品需要外运,但是沙漠阻挡了去路,一个弯就是300多公里,运费高昂。

  在鄂尔多斯杭锦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在北段大沙腹地开始修建的60多公里穿沙公路于2000年正式通车。然而,如果没有植被的保护,大风刮上一晚,路面就走不成了。于是政府发动当地13万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参与治沙,保护穿沙公路,保住了亿利集团活下来的生命线。

航拍穿沙公路,绿草如茵(亿利资源集团提供)

  存活下来的亿利在库布其继续进行大面积的生态建设。为了更好地防沙治沙,集团将沙漠腹地牧民集中到一个地方居住,帮助其发展沙漠旅游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十来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亿利集团还投资40亿元在库布其沙漠治沙5万亩建成510兆瓦光伏电站,每年可以发电9亿度,节约标准煤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6万吨。

亿利光伏电站实现了“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立体化的新型产业模式(亿利资源集团提供)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耕地退化,世界上100多个国家、21亿人都遭受着荒漠化和干旱的威胁,其中就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而中国也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正如联合国前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所说,“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等项目,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世界上其他荒漠化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应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广泛推广到非洲、中东等等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人民。”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