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注入新动能

2025-03-08 00:03:00 【关闭】 【打印】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3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非洲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以实际行动顺应时代潮流,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而西方的保护主义政策只会伤人害己。 

20231122日,货轮停靠在温州港状元岙集装箱码头卸载集装箱。(图片来源:新华社)

  互利共赢VS零和博弈:倡导国际秩序新主张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实施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拜登政府大幅提高中国半导体、钢铁等产品进口关税,特朗普政府甚至扬言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乌干达发展观察中心研究员乔治·穆西伊梅(George Musiime)指出,这些政策“本质是战略焦虑而非理性决策”,不仅无助于解决西方自身问题,反而破坏了全球化和共同繁荣,可谓“治标不治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道路,一直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展现出战略定力。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院中非中心主任丹尼斯·穆内内(Dennis Munene)认为,中国“逆势开放”的底气源于对全球化规律的深刻认知。他指出,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仍援建坦赞铁路,体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开放合作精神,“从未拥抱过经济民族主义”。 

  中国开放合作的全球实践不仅延续对现有自贸协定(如东盟自贸区、RCEP等)的承诺,还积极签署新的自贸协定,并大力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通过为非洲产品提供零关税待遇,中国与非洲共同激活了双方28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产生了强大的协同效应。穆西伊梅举例称,面对外界对其在非投资的批评,中国积极回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注重可持续和高质量投资,推动债务可持续性和产业合作。当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时,中国却加大了在非洲绿色能源和脱碳领域的投资承诺。 

  深化合作VS“小院高墙”:打造南南合作新范式 

  在西方国家构筑“小院高墙”之际,中非合作日益深化,成为全球南方合作新范式的典范。这种新范式超越了传统的援助模式,建立在战略互信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之上,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从援建坦赞铁路到如今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合作,中国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拒绝“经济殖民”叙事,致力于“赋能非洲自主发展”。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了大量基础设施,为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做出了卓越贡献。 

  南非前资深外交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名誉教授格特·格罗布勒(Gert Grobler)指出,中国始终将联合国宪章和多边主义作为外交基石,通过中非合作论坛、金砖机制等平台,将自身发展议程与全球治理深度融合。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着眼共同现代化的合作模式,与西方主导的体系形成鲜明对比,正获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吸引51位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便是最好例证。 

2024117日,一名参展商在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赞比亚馆展示一款蜂蜜产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高水平开放VS保护主义:重构经济治理新格局 

  中国不仅在对非合作中展现出战略互信,更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经贸规则革新。格罗布勒提到,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种“单边开放”的魄力体现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穆西伊梅指出,中国的高水平开放政策正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支持非盟加入G20、助力更多非洲国家融入金砖机制,使非洲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共同“制定者”,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穆内内提醒,西方若固守保护主义,终将“失去竞争活力”。相比之下,中非合作正书写“南南合作”新篇章,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战略互信基础上,不断进行机制创新,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