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喜剧的夏天

2024-08-01 16:34:00 【关闭】 【打印】

  这个夏天,喜剧的世界格外抢眼。

  在电影院,喜剧老将沈腾、马丽凭借电影《抓娃娃》再度称霸市场。截至7月23日0时,电影《抓娃娃》实时票房达16.63亿人民币,超过《西游伏妖篇》的16.56亿,已进入中国影史电影票房榜TOP50,连续十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而市场预计该片票房将达到37亿,是今年暑期档当之无愧的赢家。

  当然作为一部喜剧作品,尤其是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作品,火爆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争议。有人说,这种火爆是“文化的悲哀”。这种“悲哀”论调并不新鲜,喜剧与低俗往往只有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不小心就容易捅破,因此喜剧并不好创作。当然这种“悲哀”论调开心麻花大概也不会过于在意,毕竟他们是从戏剧版“文化的悲哀”,一路走到了电影版“文化的悲哀”。为什么一路“悲哀”却能一路走下来,还能走得越来越远?这或许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从电影艺术角度来看并不够高级,不过商业电影就是商品,卖得好的商品反应的是市场需求,而《抓娃娃》的大卖则显示出了市场对于这种电影作品的需求。其实,在这个碎片化短视频更受欢迎的年代,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已经够有“文化”了。另外来说,文化就意味着艺术和高级吗?文化不是一种标准,而是对事实的总结,因此文化允许一切发生,一切都是“文化”,可以“悲哀”,也可以不“悲哀”,可以是《抓娃娃》,也可以是那些追求艺术性的电影作品。

  与其对大卖的《抓娃娃》直呼“悲哀”,我们更应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文化的悲哀”占领了市场的高地,其他的电影却无法与之抗衡?与普通商品不同,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电影拥有更多可能性。它是由艺术创作者提供给观众,然后再由观众来验证它在市场上能走多远的,因此机会属于所有人。也就是说,如果作为艺术创作者,你能够提供更好的作品,观众就能够看到更好的作品,这是双赢的局面,当你无法给出更好的作品,你还要说观众的选择是“文化的悲哀”,这是不是有些强词夺理?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与其质问观众,不如多问问自己。

  说到喜剧,这个夏天无法忽略的还有《喜人奇妙夜》,同样是喜剧老将米未传媒推出的节目。应该说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今年的《喜人奇妙夜》,由马东掌舵的这支喜剧队伍一直保持了高质量的稳定输出,没有人会说它是“文化的悲哀”,反而让喜剧人拥有更多机会,让中国喜剧有了更多可能性。

  喜剧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的产品,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小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活跃在大大小小晚会中的小品是中国人对影视喜剧认识的启蒙,而马东和他的喜剧队伍所延续的正是这种形式的喜剧作品,可以说是一种DNA里的喜剧共鸣。但作为传播渠道和受众截然不同的更当代的喜剧作品,他们的作品与传统小品截然不同,这也是成功的关键。仅以今年的几部爆款作品举例,《小品的世界》以传统春晚小品对当代中国观众的强大影响为文化依托,给出“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小品,小品中人觉醒了”的呈现,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营造出戏剧的间离效果,这是它的高级所在。在《八十一难》中,对中国人最熟悉的古典作品,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西游记》进行了解构,带我们去看,九九八十一难还差一难无法完成时,神仙被还原成普通人时会发生什么?在《葫芦兄弟》中我们看到的是如果七娃的葫芦丢了会发生什么?可以说,这些由年轻人主导的优秀喜剧作品都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喜剧的一番天地。他们的舞台上有年轻人的天马行空,更有文化缰绳的引领。

  马东和他的喜剧队伍告诉我们,观众完全有能力欣赏好的喜剧,市场也会欢迎好的喜剧,但首先要能够拿出好的作品,而不是对市场和观众发难。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