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冰雪经济“热”起来

2025-01-06 14:53:00 【关闭】 【打印】


沈阳冰雪季开板仪式上,滑雪爱好者欢聚一堂


2024121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大批滑雪爱好者体验冰雪活动

  随着冬季的到来,新一年的冰雪季拉开帷幕。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以来,滑雪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83%。滑雪培训的热度同步上涨,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90%,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是搜索热度TOP5城市。雪具店搜索量增长43%,雪板打蜡相关团购增速最快。

  “后冬奥时期,中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亚冬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周进强表示,主要表现为参与人数范围大、场地设施覆盖广、赛事活动数量多、辐射带动作用强。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从参与人群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至2024年4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13亿人。“3亿人的庞大群众基础,打开了我国冰雪经济的广阔前景。”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冰雪运动的兴起不仅点燃了人们的运动热情,更成为推动经济消费和文旅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依托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

  在2023年依托冰雪资源爆火的哈尔滨,2024年新雪季依然热度不减。携程平台上,哈尔滨近一周的搜索量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40%,在“冰雪目的地”搜索热度排名中位列第一。2024年11月11日,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举行了盛大的2024-2025雪季开板仪式。河北承德围绕冰雪、温泉、民俗、赛事等特色冬季旅游资源,推出了五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新疆塔城则以滑雪场为主体,利用“文化+旅游+体育”等文旅融合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助力冬季旅游的发展。

  除了冰雪旅游持续走热,近年来多项国际冰雪赛事在中国成功举办,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2024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先后组织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力发展赛事经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将引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释放赛事经济的潜力。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据统计,中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

  冰雪经济将成为新增长点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053亿元,展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从区域情况看,中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较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极大提升了冰雪旅游消费的新热度。报告同时显示,2023-2024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总收入有望超7000亿元。“火热”数据彰显了中国冰雪经济的热度,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更是增强了市场信心。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表示,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中国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带来的红利,它带动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冰雪经济将成为新增长点。”王琪延说。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成为各界共识。王琪延指出,《意见》每项举措均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其中,在“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方面,将把冰雪文化也纳入到全产业链中是亮点之一。冰雪文化是冰雪经济发展的灵魂和基础,能够为冰雪经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内驱力,并且能够提升冰雪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量优秀中小企业的涌现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规律。《意见》提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公园、步道、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建设冰雪场地;深入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多季节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建设低碳冰雪场馆。“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能够推动设施升级,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王琪延分析道,冰雪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运营成本较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的举措有助于缓解冰雪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目前,中国该领域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冬奥时期,中国将增加高水平冰雪赛事活动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申办承办高水平冰雪赛事,组织开展第11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等;推动赛事与文化、旅游、商务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优化冰雪赛事活动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冰雪赛事活动经营效益。另外,中国还将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后冬奥时代”的综合利用。 

  张利娟 《中国报道》记者

  王钧莳 《中国报道》实习生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