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岩下潘村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功勋号”绿皮车因当年许多“两弹一星”科学家都乘坐过而人气爆棚
浙江省宁波市永旺村,农房流转打造产业新业态 图 / 沈志鹏
浙江省宁波市永旺村靠盘活优化农田出圈走红,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宠
持续20多年的“千万工程”使浙江众多乡村旧貌换新颜。美了景色、富了口袋,一条条以文旅产业赋能共富的新路子成为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鲜活注脚。
“空心村”变身“网红村”
走进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岩下潘村,远看群山云雾缭绕,近看建筑古色古香,一派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漫步在岩下潘,放空心灵,轻松惬意,走累了,就品一品特色小吃,听一听柔婉越剧……“这里现在是‘网红村’,我们特意从台州市区过来游玩,顺便住一天,想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放松一下心灵。”一位女游客说。
“如今的人气,在3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潘村党支部书记潘礼毅介绍,20世纪90年代的岩下潘村,交通不便,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人口最少的时候村里只剩下17名留守老人,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而今的岩下潘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来了人气,一跃成为“明星村”和“网红村”。
“岩下潘村廊桥长百米,作为潘家小镇旅游景区内的一处标志性景点,横跨双龙溪两岸,接通了农家别墅区和旅游商业街。”潘贤选在人头攒动的廊桥边介绍。
潘贤选是岩下潘村第一批回乡投资的“归乡人”,2013年投资建设了水上乐园和漂流项目,也正是该项目,为岩下潘村乡村旅游赚了第一桶金,也为各类旅游业态集聚岩下潘村奠定了发展基础。
随后,岩下潘村陆续打造了水坊街、情人谷等景区,汇聚了特色小吃店、酒吧茶楼、农产品产销点、咖啡馆、高端民宿等业态,还打造了全国首条情侣滑道、月老洞许愿池、飞天魔毯等网红打卡点,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体的游客量,一到旅游旺季,进村的旅行团大巴车便络绎不绝。
看到岩下潘村的旅游火了,很多在外面打拼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90后”小伙儿潘能,在2019年国庆假期回到家乡时,被岩下潘村火爆的人气撼动,决定离开杭州,回家当起了民宿老板。“一年民宿经营预计收入30万元左右,家门口的小生意,让乡村生活变得红红火火。”潘能介绍,即便现在是旅游淡季,游客也不算少,“这周末旅游团又预定了二三十桌的饭菜。”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蝶变,也让村民和村集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年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人民币增长到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赤字到破百万、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潘礼毅说。
文化润村
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乡村艺术馆十分吸睛。走进艺术馆,一幅幅渔民画让人眼前一亮,而旁边的渔民画体验区,摆放着颜料和画板,令人跃跃欲试。
当下的新建村,文艺范儿十足的打卡点随处可见。这都得益于近年来新建村传承发展特色的海岛乡村文化,打造“生态+文化+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让美丽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乡村想要发展,必须有一个‘魂’,而新建村的这个‘魂’就是乡村文化。”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介绍,确定了“魂”,新建村找到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提升了乡村发展的“质”和“量”。
乡村艺术馆的负责人张高俊,就是在余金红的邀请下,于2012年来到新建村,负责打造新建村的文化品牌。
“来到这里,第一步就是打造采风基地,吸引大学生过来,增加人气。”盘活了人气之后,有了稳定的游客量,张高俊把精力放在渔民画和漆画艺术的融合创作和教学上,经过他的培训,出师后的村民也都吃上了“文化饭”。他们创作的渔民画和剪纸作品,通过平台进行销售,也鼓了腰包。
在新建村,海岛的丰富生活赋予了张高俊的创作灵感和生命力,同时,他和学生的作品,也让新建村的名气扩散开来。
目前,新建村已成为全国20多所艺术学校学生的实践基地。而在张高俊的“艺术”推动下,新建村的民宿、餐饮、农产品、文创产品销售等相关行业都有了长足发展。
走出乡村艺术馆,漫步在新建村的街路,随处可见“文化元素”浸润的景观。连片的徽派风格农民住房在群山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别致典雅。同时,每家民房以“画春园”“燕归来”“常相会”等戏曲词牌名命名,配套明清老街、烟雨长廊、渔人码头等特色建筑,人文底蕴更是“拉满”。
火车广场,也是新建村又一个人气颇高的打卡点,不时有游客拍照留念。这里的“功勋号”绿皮车是最大的明星。据介绍,之所以称为“功勋号”,是因为当年很多“两弹一星”科学家都坐过此列车。据悉,自从该列车退役后从大西北引入新建村,就一直人气爆棚。火车内部也别有洞天,不同的车厢设有科普、爱国宣传区域以及商铺、咖啡厅、餐厅、酒吧等经营区域。
“我们还在火车广场设立了集市,鼓励村民摆摊卖小吃零食,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余金红说。
“我打卡了乡村艺术馆,在绿皮火车上,也接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现在的乡村游,不光是欣赏自然田园风光,感觉文化内涵也更丰富了,这对游客和村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儿。”在火车广场正在打卡准备发朋友圈的游客赵女士如此感慨。
走在新建村,更像是走在旅游景区。余金红介绍,新建村串联四季花田、大坝观景平台、阶梯式溪坑等乡村景观打造的南洞艺谷,早在2021年就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2023年,新建村旅游人数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2600万元,经济总收入6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1446元。
盘活资源 留住流量
2024年12月2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永旺村,此时村里的水稻刚刚完成收割。在弥漫着稻草清香和泥土味道的田边,一家咖啡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里原本是用来堆放杂物的村集体用房,租给专业团队改造后,成了咖啡馆。”永旺村党委书记郭诚军说,起初他对乡村咖啡馆能否带来人气并不是很有信心,但是通过专业团队的运营,仅两个月的时间,这家咖啡馆就成为本地的网红打卡地。
而咖啡馆只是永旺村核心片区打卡点之一。永旺村核心片区包括稻田200亩,花海108亩,林带255亩。在保证粮食种植功能基础上,轮种部分观赏性经济作物,一年四季都很“出片”。
无论是咖啡馆,还是花海等景观,靠的都是盘活优化农田,从而使永旺村出圈、走红,吸引了大量人流,一跃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宠。那么,如何把泼天的人气和流量持续留在永旺村呢?
郭诚军介绍,为了留住人气,同时让人气带来更多的财气,永旺村加大力度盘活闲置资源,努力把永旺村打造成“原乡人”增收致富、“新乡人”安居乐业、“归乡人”返乡创业的美丽乡村样板。
据介绍,永旺村倪家自然村原有43户农房集聚,近七成农房闲置。村党委通过引入国企和社会资本,采取整租、迁建、原住户环境提升等多种方式对其中40户农房进行统一流转,改造建筑约7200平方米,打造了“乡野青创集”创业孵化园区。
“乡野青创集”划分为三大功能区,企业办公区设立院落式的独栋办公空间;理想会堂及周边区域作为办公配套,既有众创空间、会客沙龙等共享办公区域,又有沿街咖啡馆、文创店等休闲配套;精品民宿区主要提供商务招待及住宿服务。板块自2022年启动招商以来,已有49家企业和商家入驻运营,2023年整体产值约3000万元。
在理想会堂,记者又看到一家极具特色的咖啡厅,这里和先前看到的田野咖啡厅不同,精致的波兰瓷器是最大看点。咖啡厅的负责人王琼介绍,波兰瓷器的最大特点是手工绘画、手工塑形,图案多为花鸟虫等自然景观,绘画的灵感多来自乡野,这与永旺村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王琼以“瓷器+咖啡”的形式入驻这里,让游客能体会到乡村带来的别样闲适。“永旺村作为美丽乡村的样本,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王琼说。
在创业孵化园的一侧,便是青创公寓。记者来到公寓楼下时,天色渐暗,而公寓大楼则灯火通明。
据悉,永旺村周边遍布宁波大学、中科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以及甬江实验室等产业园区,双创氛围浓厚。为解决在甬江科创区科研创业的青年人才居住问题,永旺村与国企合作打造了人居配套的青创公寓,目前已有400套完工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永旺村相继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善治示范村,2022年还获评首批省级“未来乡村”。“未来,我们将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依托区位优势,继续充分激活利用村内闲置资源,让永旺村的发展再上新台阶,绘就更壮丽的乡村新画卷!”郭诚军说。
数据显示,浙江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文旅产业增加值107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2.5%,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2024年1-10月,全域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按可比口径均大幅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李平书 中国网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