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三轮谈判开幕式在云南昆明举行
2025年2月28日,江苏苏州,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工人正在有序装运国产工程车辆出口海外
出口贸易将面临较大挑战
2025年1月,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2024年进出口贸易的有关情况。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说,2024年中国出口贸易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展现出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的特点,新的一年将继续展现其韧性和活力。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分析,2024年中国外贸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主要受益于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以及11月推出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此外,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尤其是12月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月度历史新高。”王令浚说。预计这些颇有成效的政策会在2025年得以延续。
然而,中国出口贸易在2025年将面临较大外部压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的金女士说,2025年中国面对的出口贸易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带来的需求疲弱,联合国《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2.8%。二是部分经济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导致贸易壁垒抬高、增多,美国公然藐视WTO多边贸易规则,肆意对WTO成员加征关税,势必会引起成员的反制措施和WTO申诉,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国际贸易秩序。三是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局部武装冲突增多,将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造成冲击。金女士认为,“虽然这些外部挑战将增加中国企业出口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贸易成本和经营压力,但中国近年来通过多元化市场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支持、贸易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与谈判等举措稳外贸,对外贸易的韧性也在不断增强。”
优化营商环境和便利化通关措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稳外贸”方面,专家预计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叠加发力。金女士表示,可以预期中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便利化措施,继续关税调整和税收优惠。
2月7日,海关总署党委书记孙梅君在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表示,2025年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部环境冲击,今后的重点工作是推进存量增量政策叠加发力。2024年,海关总署发布了多项重要政策举措,如10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12月出台的《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以及6月与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这次出台十六条措施,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具体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字,‘优流程、简手续、提效能’。”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林少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超过63万家,这次出台的十六条措施中专门围绕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做了相应安排。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分析称,2025年海关部门的增量政策至少会指向两个重点领域:一是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力度;二是加码物流畅通与通关便利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在出口贸易产品方面,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2024年中国外贸产品整体创新能力在稳步、大幅提升,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一个源头活水。”税务部门对这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新购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的政策相继落实,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沈新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税收政策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导向及扶持作用。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4.99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7.13万亿美元,4年时间增长了42.9%,年均增速10.7%,显著超过全球商品出口(5.6%)和服务出口(5.57%)的增速。数字贸易已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全新引擎。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规划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子文表示,中国具有发展数字贸易的突出优势,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视听娱乐等领域,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同时,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构建完善,有利于中国数字产业在全球市场赢得订单。
出口市场多元化
2024年,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据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首次超过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0%,对其的出口额同比增长9.6%,对东盟出口增长13.4%,对巴西增长23.3%,而对欧盟和美国这样的传统市场分别增长4.3%和6.1%。继续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将有助于在传统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扩大出口规模,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市场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与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合作伙伴。金女士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品类为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贱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杂项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这六大品类合计约占中国对东盟出口总值的75%。“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具有规模增速快、结构互补性强、制度性安排多等特点。双方的贸易增长是双方供应链深度合作与分工的结果,是对区域资源的更有效配置,随着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供应链深度融合、自贸区升级谈判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共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贸易合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大,机遇越来越多。”2025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开篇之年,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不仅对中国出口贸易意义重大,也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活力,实现共赢。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