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岁稔年丰庆收获
——各地举办丰收节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综述

2024-09-23 09:38:00 【关闭】 【打印】

  922日上午,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南兰考开启。在全国各地,“丰收民歌”相继唱响。微风拂过广袤无垠的田野,稻浪轻摆,瓜果飘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味道。 

  大地欢歌喜丰收 

  农民登台唱响丰收赞歌,乡村工匠展现精湛技艺,智慧农机“大展拳脚”,民俗非遗表演精彩纷呈……在河南兰考,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上,来自全国多地的农民代表、“三农”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共享丰收喜悦。 

  今年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发布了多项惠农助农政策措施,并举办“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行动、乡村特色美食品鉴推广、农民丰收故事会、村歌大赛、乡村电影周等活动。 

  在兰考县仪封镇的一片高标准农田,红薯正茁壮成长。“我们这里是沙土地,种出来的蜜薯很甜。”种植大户张聚群边说边点开手机,土壤墒情、苗情、虫情、气象等信息一目了然。 

  “田间的气象装置和监测设备等收集到的数据,会传输到县里的智慧农业服务中心,经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把实用信息发送给农户参考。”兰考县智慧农业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经过各地共同努力,今年我国夏粮获得了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等供给充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累计建成10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除双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粮作物进入成熟收获期。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产业兴旺促增收 

  在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多个展销摊位人气很旺。鸡蛋刀削面、信阳毛尖、各种瓜果……天南海北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大家品尝、购买。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广大农民朋友盼望着丰收、增收。 

  近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等经营主体围绕国产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乳制品、牛肉等开展了助农直播、发布了系列惠农举措。一批品牌农产品登陆电商平台展销促销。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1月底。 

  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上党村,漫山遍野的锥栗树硕果累累。为了扩大销路,连日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帮助村民联系客户。“我种了20亩锥栗,今年预计收入能达到5万元。”种植大户王万明高兴地对记者说。 

  智能化食用菌基地里,朵朵银耳散发阵阵清香;智慧茶园内,茶树生长环境、病虫害情况可以通过智慧监测系统一目了然……记者在下党乡采访发现,村村有特产,食用菌、油茶、高山果蔬等特色农业“多点开花”,村民钱袋子日益鼓起来。 

  今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农业品牌打造,发展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增收途径。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实际增长6.6%;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达到了3274万人。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市场建设处处长沈国际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措施做大做强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让农民群众切实得实惠。 

  和美乡村换新颜 

  在河北,丰收市集人头攒动,乡村旅游让人放松身心;在山西,威风锣鼓、上党八音会奏响丰收乐章;在江苏,“新农人”代表分享创新创业经验,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全国各地举办的丰收节庆祝活动,展现出各美其美的乡村新气象、新活力。 

  放眼广袤的田野,各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洎水新城社区,是采煤沉陷区村民集中安置组建的农村社区。现在生活的突出变化是办事更方便了。这里有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卫生站,还提供上门代办、网上代办等服务。 

  “办事窗口2名党员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士上门代缴水电费、医保费、帮助联系维修,每天都有村民受益。”洎水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吉志良说,社区还建设了“共享菜园”,村民们可以种菜,互相协作,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 

  今年以来,晋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不仅让一个个村庄环境更加干净秀美,也让农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在全国,各地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左右,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是丰收中国的美好画卷,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和祝愿。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正共同努力,扎实奋斗,推动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据新华社北京922日电 记者黄韬铭、唐诗凝、董建国、许雄) 

   《 人民日报 》( 20240923 02 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