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学再三邀请下,我决定来场说走就走的拜访。
车辆弯弯绕绕,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进发。这里连《人民日报》都报道过,是“未来乡村”的样板呢,离杭州城西只40分钟路程,是理想的现场教学点。一路上,我把同学之前的介绍,原封不动地传声给同事。
“未来乡村”,到底是什么样的?同事都很好奇。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年,我在浙江大地上见过太多的美丽乡村。“无非是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安居。”我含糊道,心里却嘀咕:能叫“未来乡村”的,想必有不少未闻未见过的东西。这让我对此行不禁多了份期待。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一角
可惜的是,同学正在开地方两会。“稍等啊,我已经联系了海江(参与青山村污染治理的志愿者),你们别走。”
趁着等人的间隙,我们在村里溜达起来。融设计图书馆、花园餐厅、乡村议事厅、访客中心、自然学校……依次沿着村道列队排开。但和大多数美丽乡村一样,这些建筑虽有着独特称呼和美丽外观,对我们来说,却已经审美疲劳了。
说好的未来呢,未来在哪里?正疑惑间,不远处一位小姑娘向我们招手:“海江同学在接待一批客人,让我先带你们去‘美好咖啡’,他安排了两位介绍人。”
青山村乡村议事厅
青山村融设计图书馆
咖啡馆在一幢精心设计的茅草房里。推门进去,里面暖灯黄墙,咖啡味氤氲。一位美女见我们进来,立马起身招呼。
“我叫陶缅,青山村新村民。”
“好独特的名字,听说村里有很多艺术家,你不会是做陶艺的吧?”我听名生义,打趣道。
“你怎么知道的?”歪打正着的猜测,让大家都笑了,气氛瞬间欢快起来。
陶缅身上有着独特的高雅干练的气质,她说:“我像文青,有颗自由不羁的心,这些年走走停停,去过很多地方,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我不是商人,我不做产品。制陶是我的爱好,学着玩呢。”
“去过大地方,见过大世面,最后怎么落脚在这个小山村?”我不解地问。
“这里有一群小伙伴。”她喜欢用伙伴这个词。“最开始我们是做环保志愿的。海江同学先到了这里,他做乡村小水源地保护,做得很好。所以我们来了,融设计的张雷、克里斯托弗等人也来了。我们在这里,已经安家很多年了。”
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自信地阐释,先做好环保,然后吸引产业,有了产业,就有资金,有了资金,就能改进基层治理,然后更好促进环保,乡村振兴就实现了良性循环。
陶缅对我的说教却似乎一脸茫然。
等咖啡上来的时候,气氛又恢复了轻松。
“我选择在这里住下来,是因为一种感觉,感觉这里有许多我向往的地方。这里像我湖南老家,但更有趣。这里有各行各业的伙伴,他们都有各自强烈的个性和有趣的灵魂。我们不交易各自的产品,交流的是各自的生活。这种多样性的生活,让自己觉得很愉快,同时也就愉快了别人。”陶缅呷了口咖啡:“我理解的乡村振兴,不是说把乡村变成又一个工作经营场所,而是经过发展,让乡村恢复自然的禀赋,凸显乡村生活的魅力。”
“听取蛙声一片,或者说轻罗小扇扑流萤。”我用诗句回应。
“也不全是,这里山青水秀,但更重要的是人。”这时,一直忙着张罗咖啡馆的店主突然凑过来说。
“原来你就是海江同学安排的第二个介绍人?”
“是的。我也是新村民哦,青山村有很多新村民。我们有活一起做,有事一起商量,老村民的家我们随便去,我们的地方他们随便来。这里很亲切、很包容,只有家人,没有外人。”她们都很喜欢用“新村民”自称。
“是的是的,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小伙伴都特别向往这里,想来呢。”陶缅附和着。
青山村的“新村民”
青山村新老村民跨年联欢
要说“发展”是乡村振兴1.0版的主旨,那么“发展”之上的“宜居”就是乡村振兴2.0版的主旨。难怪在很多乡村面临空心化的时候,青山村却能吸引这么多新村民加入。这才是乡村发展的未来。我摇头说教的语气又引来了笑声。
“心向往之,即未来。”陶缅附和着。
高级!我对着陶缅,不由得点了个大大的赞。
青山村是余杭区打造未来乡村实验区
周秀国 杭州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西湖区“优秀作家”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