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和滨湖新区过渡地带的骆岗公园,被称为“安徽之肺”,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骆岗公园由机场改造而成,却又在近几年恢复了“老本行儿”。
打造场景应用示范标杆
2024年11月,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在骆岗公园正式落成,集机库、展示区、会议室、调度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未来,乘客可以在此购票、安检、候机,体验城市飞行、空中游览,出门打“飞的”的场景已不再遥远。
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
在此进行运营的是由合肥市国资平台和亿航智能合资组建的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翼航空”),是安徽首家专注于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的公司,致力于推动航空器商业化成果转化与场景赋能。
“骆岗公园12.7万平方米的广阔的空间,以及此前机场空域识别的留存,为打造商业场景提供了有利条件。”合翼航空运营总监章昱辉介绍,除此以外,同在公园内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还可提供航空器维修以及航材保障服务,是航空器运维一体的综合性枢纽。两颗双子星将共同为更多的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3月,合翼航空在成立一年后,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这张合格证是全球第一张,也意味着中国低空经济正式开启“载人时代”的序章。
未来,合翼航空将管理并运营不同种类飞行器,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低空运营管理平台,针对空中交通接驳、低空文旅观光、空中物流配送、智慧城市管理、高空消防应急、空中医疗救援、无人机行业应用等多个场景提供运营服务;同时,也将整合eVTOL起降场标准软、硬件设施产业链路,提供技术融合的数字化UAM智慧起降场建设及运营全流程方案,致力于构建体系化、规范化、智能化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商业运营模式,全力打造低空经济行业场景应用示范标杆。
无安全不低空
亿航智能副总裁、合翼航空总经理李晓娜认为,“获得OC证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端。”可以想象,当飞行器升空载人时,人们首先关注的必然是安全问题,这也是合翼航空乃至整个行业和国家层面最为重视的。
合翼航空运营的EH216-S航空器在骆岗公园上空飞行
李晓娜坦言,这也正是亿航智能研发出航空器长达11年后,才刚刚开始探索载人之路的原因。“只有确保安全,行业发展才有未来。”她介绍,合翼航空严守国家“三先三后”原则(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每个阶段都会向相关方面进行汇报,在民航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优化。只有各方都认可现阶段运营的安全性后,才会推进到下一阶段。
“目前,团队正处于压力测试阶段,每天都十分紧绷,每周都要做很多次应急演练,所有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来执行。”李晓娜坦言,自己承受了很大压力,“中国无人机行业发展势头全球领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万分慎重。”她确信,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更好地开放商业化运营。
国先中心助力弯道超车
迄今为止,合肥市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300余家,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200余条航线。低空经济在合肥的蓬勃发展,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以下简称“国先中心”)功不可没。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培育良好环境,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国先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介绍,国先中心正承担着这一使命。
与以往合肥擅长的工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空经济的发展更具挑战性。程羽解释说,“过去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延伸一条产业链,塑造好产业生态,就打造起了一个产业。”但在低空经济领域,只靠引进制造企业不足以推动运营落地,这就涉及到市场准入的问题。“政府必须主动营造优化环境,让企业顺利参与进来。”他介绍,国先中心通过要素配置、填补市场和政府间空档等措施,着力优化市场准入。
此外,程羽还透露,合肥正加紧打通城市空中交通四大“卡点”,让空域飞得了、动力飞得长、安全飞得好、起降点降得了。
供图: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