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从文化保护到创意广告,青年导演王羽成的艺术探索之路

2023-03-24 10:54:00 【关闭】 【打印】

  2021年上海国际广告节上,导演王羽成手捧三座奖杯满载而归。然而,在聚光灯后的他始终选择低调不张扬,扎根在每部作品的创作中。王羽成一直在广告及短片作品的创作上寻找多样的风格,力求拍出契合主题并打动每位观众的影像作品。 

  

王羽成在贵州眺望远山采风 

    

  回归本心 

  王羽成出生于古都西安,从小在历史名城长大,受到国画、石刻、陶瓷等艺术熏陶。本志向考取西安美术学院,由于家人不支持他从艺,后来进入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大学里,他的艺术梦想仍在不断生根发芽。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在2005年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正式踏进了艺术事业的大门。 

  《老腔》是王羽成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作品。老腔是陕西省古老的戏曲表演形式,在华阴地区广泛流传,常作为皮影戏的伴唱,被称为“黄土地上的摇滚”。从小在秦腔剧团听着皮影戏长大的王羽成逐渐发现那些高亢嘹亮的歌声已久久未曾听见。2009年,即将毕业的王羽成,打算用微电影找寻并记录家乡的文化记忆。“当时感觉老腔是濒临灭绝的状况,我觉得文艺工作者必须要有文化责任感,拍出的影像作品需要反映社会现实。”王羽成对本刊记者说。 

  几经辗转,王羽成与陕西省华阴市文化馆馆长党安华取得联系,反复沟通拍摄意向,了解华阴老腔的生存现状,还拜访了“活化石”老艺人们。在华山实地采风后,他确定了拍摄的主题并得到了当地文化馆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由于当时鲜有老腔题材的影视作品,老腔艺人们缺少拍摄经验,王羽成便向每一位传承人说明自己的拍摄目的和取景角度。老艺人们被他的热情所感染,积极配合完成拍摄,希望这项艺术能被更多的人欣赏并传承下去。 

  在《老腔》的创作中,王羽成以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作为出发点,以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及命运的隔阂作为切口,剖析两代人的情感,从而折射出老腔这一传统文化的流失。在片中,主人公姚曳是一位弃婴,被村里的老腔艺人收养。爷爷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授给他,希望他接班继续为村民们演出。然而受到流行乐及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姚曳离开了老家到更远的地方发展,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但再回乡却是因为爷爷病危的消息。翻看了爷爷保留的关于老腔的遗物后,他又唱起了高亢的老腔,歌声回荡在华山间。影片结尾将老腔当时的生存状况真实地展示给观众,发人深思。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老腔的现状,王羽成还将制作完成的短片上传到优酷视频上,短短几天内收获了上百万的点击率。后来,这部作品还获得了第十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入围第六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金字奖。这部充满情怀的作品为老腔艺术的推广和焕新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如今,老腔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于2009年成立,集合了众多该项目的传承人,并定期举办培训班,还赴全国各地及海外进行交流演出。“我在第一部作品中选择了一种朴实的叙事方式去讲故事,希望用我的作品贡献一点力量帮助改变老腔的生存状况,这是作为影像工作者最开心的事,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王羽成向本刊记者表示。 

 

王羽成在剪辑工作室  

  发现秘境 

  在毕业作品中小试牛刀,收获的众多积极反馈激励了王羽成,让他决定在毕业后先尝试拍摄短片作品。身为北漂族中的一员,他也曾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在不同的剧组中磨炼自己的能力。2013年,他创立了个人工作室,尝试导演与品牌、艺人直接沟通的工作模式,机会也在此时悄然来临。 

  苗绣是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主要在贵州省的苗族聚集区广泛流传,各县市的风格和形式丰富多样,是一代代苗族妇女们智慧的结晶。然而,受到地理位置偏僻,外出打工潮等因素影响,这项传统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2013年,王羽成带领团队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嘉人》杂志、著名主持人李静、著名服装设计师王培沂等合作方共同深入贵州省黔东南州季刀村和展留村,通过影像记录正在失传的苗绣技艺,在当地设计苗绣产品,做网络义卖。产品在201410月法国巴黎时装周上展出,让全世界都关注苗绣,并由此来推动改善当地苗族妇女的生存状态,让璀璨的苗族文化得以世代传承保护。 

  合作方选择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这对于学习拍摄故事片的王羽成来说是一次探索和冒险。王羽成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赴黔拍摄纪录类型的短片,在正式拍摄前,他提前到苗寨采风拍摄素材,经过飞机、巴士、船只、山路的辗转,抵达了深山密林中的苗寨。在烟雾缭绕的传统吊脚楼里,当地居民原始而质朴的生活让他想起黑泽明电影《七武士》中的画面,也让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影像创作让世界了解苗绣,帮助当地妇女改善生存状态。 

  影片选择以主持人李静第一人称叙述的角度探索苗寨,将苗绣及苗族的生活状态呈现给观众。影片真实拍摄了苗族妇女刺绣的过程,将传统工艺的历史感与当代艺术革新结合在一起,表现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王羽成和团队常常蹲守在离绣娘较远的位置,以捕捉她们真实的生活轨迹。“纪录片的突发性,让我不断思考要如何忠实地纪录。然而透过我和团队的眼睛,所谓忠实的纪录早已因参与创作的每个人的灵魂与想法的渗入而不同了。苗寨的美与遗世独立的精神在这部影片里成为我希望被看见的样子。”王羽成说。   

  这支仅有10分钟的作品《Fashion绣》一经推出反响热烈,还带到了201410月法国巴黎时装周苗绣公益展配合播出。该片荣获了2015年佳能中国专业影像大赛年度大奖、最佳摄影奖。王羽成还将佳能送给他的相机奖品全部捐给了宋庆龄基金会,用于帮助当地绣娘用影像记录下各类绣法工艺,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如今的苗绣开启了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还和国际知名品牌爱马仕等持续合作推出手工艺产品、展览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实现了双赢,我和团队通过创作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项技艺。当地还成立了苗绣手工艺培训班,让几近失传的苗族绣法得以传承保护,并形成产业化的发展。外界许多的苗绣订单纷至沓来,为当地苗族妇女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现状。这是创作者最开心的事。”王羽成对本刊记者说。 

 

王羽成在苗绣展览中指导拍摄(受访者供图) 

  持续探索 

  不追求流量和名气,本着认真对待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初心,王羽成团队陆续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演员、制作团队合作,在碰撞交流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创意和潜力。 

  2016年,王羽成带领团队与美国传奇影业合作共同为张艺谋导演电影《长城》创作片尾曲《缘分一道桥》音乐录影带,通过镜像将东西方音乐、传统与现代音乐结合,融入电影中玲珑塔五光十色的幻影,呈现穿越古今的音乐碰撞。 

  2017年,他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拍摄《诺诺的一生》象牙禁贸公益广告,根据展览中的纪实摄影作品,由国际知名影星李冰冰讲述小象诺诺的一生,从而呼吁禁止象牙贸易。 

  2018年,他们与《时尚芭莎》杂志合作推出首支都市时装微电影,与8位青年演员用4个小故事展现青春寻梦的奏章,诠释当下年轻人面临的困惑、纠结与坚持。 

  2019年,王羽成团队拍摄了一部动画特效与真人相结合的广告短片,率先在国内探索此类型的影像创作。品牌方原本希望拍摄一部家庭围坐在一起欣赏孩子弹钢琴的合家欢短片。王羽成在了解了品牌理念、吉祥物、代言人的特点后,受一个国外品牌在每年圣诞节推出的人物与动画形象互动的暖心广告的启发,大胆决定采用仿生技术制作品牌吉祥物的动画形象。短片的创作摈弃了传统的以代言人形象贯穿影片始终的广告模式,让吉祥物动画形象陪伴片中琴童在钢琴求学路上的每一个人生重要时刻。代言人的形象只在片尾出现,为小琴童的人生高光时刻助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故事更加真挚可信,动人。为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该片还专门创作了主题歌曲。在紧张的制作期限内,王羽成团队与国内外相关制作团队反复沟通细节,拍摄大量素材,最终打造了一部独具开创性且打动人心的广告作品。这支短片荣获了2019年纽约One Show大中华地区 佳作奖,2020年金狮国际广告影片奖银奖、最佳导演奖,2021年上海国际广告节影视执导、影视后期制作、音乐制作奖等。 

  入行十余年的王羽成,始终在不同类型的创作中传递善意与美好,同时也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筹备一部展现当下年轻人爱情观的电影作品,近一步尝试用长片讲故事展心声。“最好的创作永远只会让你记住创作者呈现出的作品。你只需记住我的作品就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羽成对本刊记者说。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