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足尖上的艺术,搭起中法交流之桥

2023-05-25 10:52:00 【关闭】 【打印】

  “单腿蹲——起——屈膝——转圈——走……”,伴随着芭蕾舞老师安东尼奥的声声口令和悠扬的钢琴伴奏,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的大教室里,同学们个个热情洋溢、挥汗如雨,认真地练习着每一个舞蹈动作。4月24日至28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法国专家芭蕾课程及原创剧目编排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安东尼奥教授在为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学生授课

  “法国大师带来了磅礴力量”

  安东尼奥•因特兰迪(Antonio Interlandi)是法国著名戏剧演员、芭蕾舞大师,现任巴黎CRR公立音乐舞蹈学院和巴黎CND国际舞蹈中心教授,近40年的演出和教学职业生涯使他拥有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和编创教学经验。今年,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组织下,他首次受邀来华参加“法国芭蕾专家课”活动,与国内多所公立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深入交流。

  这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自2013年在法国巴黎市政府注册成立以来第十六次组织访华活动。十年里,协会举办了众多大型多元化交流系列项目。“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两次访华活动,这次的芭蕾专家课活动是每次都会进行的重要项目之一”,协会常务副会长高雷介绍说,课程交流在法国约二十所院校和中国近七十所院校之间展开,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专业,中法两国师生在互访的过程中,实现了深度的教学互动。

  在北京,安东尼奥先后去到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进行授课,课程分为法国传统芭蕾教育理念所引导的基本功训练与原创舞剧编排或经典变奏片段表演两部分内容。编舞以大胆而新奇的创意铺就,除了队形的灵活变化外,在情感叙事和情绪变化方面也进行了精妙处理,同时融合诸多戏剧元素,使整部作品更具艺术化,这种法式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以往我在训练时,通常只是循规蹈矩地关注动作或是肌肉的发力方式,看似很努力地完成动作,但其实并没有真正主观能动地形成对动作的理解与诠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学生邓婧怡参加了此次课程,对法国教授的教学方式感触颇深,“安东尼奥教授注重引导我们把教室当舞台,用演员的身体演绎动作,最大化地释放情感和能量。教授举手投足间似乎有一种沉着却磅礴的能量,让我们慢慢放松、凝神,沉浸于当下的身体感受。”

  就这样,一开始面对陌生的老师和语言交流障碍,还有些紧张的邓婧怡,逐渐慢慢放松,进而全身心地融入到舞蹈中。她告诉记者,课程中所体验到的法国芭蕾美学风格不仅丰富了她对舞蹈身体语言多元性的理解,更让她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继续探索舞蹈艺术魅力的信念。

 

  安东尼奥教授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师生合影

  中西互鉴 融合新生

  尽管安东尼奥这几天的行程紧凑而忙碌,有时要一天连上四堂课,六个小时,甚至经常来不及换下被汗水打湿的衣服就投入到下一堂课中,但看到中国学生的进步,他深感欣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努力,就算身体抱恙也在一直坚持。虽然比较累,但他们饱满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舞蹈创排过程中大家一起迸发出的灵感也是难能可贵的。”安东尼奥回忆道。

  离开北京,安东尼奥一行的下一站是珠海。在这里,PDE(Prix d’Europe)国际舞蹈大赛2022-2023赛季中国总决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赛于2015年创办,前五届在巴黎举行,2022年起设立中、欧双舞台竞演,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向各个年龄段的舞者开放,优胜者将获得奖学金赴国外进行交流学习。

  “文化和艺术的学习和鉴赏应该是相互的”,高雷说,“多年来,西方芭蕾舞艺术在中国传播甚广,但同时我们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汉唐舞、古典舞、民族舞等也非常值得国际去认识和欣赏。PDE国际舞蹈大赛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传统的西方芭蕾舞基础上加入中国舞种,这在标准制定上可谓开创了先河,为中国舞走向欧洲、走向国际舞台搭建了平台。”

  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艺术委员会名誉委员Hortense Halle-Yang(海棠)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中国舞蹈之前在法国或欧洲几乎是不为人知的艺术。这个大赛平台不仅让中国人了解欧洲芭蕾舞艺术,也让欧洲人了解了中国非常丰富且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包括少数民族舞蹈等等,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仅是舞蹈,更是一种文明,是中国丰富的内涵。比赛向法国和欧洲人展示了中国不只有一个面孔,而是多面的、丰富的。”

  安东尼奥对中国舞蹈也赞不绝口,他在这次珠海的总决赛中担任评委和颁奖嘉宾,一场场精彩的舞蹈展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舞蹈发展很快,而且富有自己的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一种艺术其实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形态的融合新生,我在比赛中看到一些中国元素被很好地融合在了芭蕾舞、现代舞中。我想,今后欧洲或许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将一些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的元素纳入传统芭蕾,创造新的美妙艺术。”

 

  PDE(Prix d'Europe)国际舞蹈展演2022-2023季中国总展演(珠海)选手表演舞台。(以上图片均由中法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提供)

  通过艺术“相互看见”

  舞蹈作为无声的艺术形式能够突破语言的隔阂而较容易成为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但中法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从来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1964年建交后,两国就在文化领域展开了多方面交流。首先进入中国的就是法国电影,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配音的《虎口脱险》成为了八十年代青年的时代记忆。自此之后,影视、小说、文博等法国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中国大众。

  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第一站便是出席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式并为活动揭幕。随后,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其中提出8条文化产业相关的具体措施。声明指出,中法双方重申愿通过联合制作、版权合作、竞赛、艺术家交流等方式,加强在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合作,提升针对最广泛受众的传播潜力。而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这也意味着中法文化交流即将进入全新阶段,双方合作将愈发紧密。

  此次安东尼奥在华的最后一站是在西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进行课程交流。所有行程结束后,他在个人FB账号上用“美好的旅程”来形容他的首次中国之行,他还在旅途中间发布多条动态分享了第一次亲眼见到的四合院、长城、兵马俑,并用“卓越”、“不可思议”表达了历史文化遗产给自己带来的震撼。

  “文化和艺术能够深入人心,要‘看到’才能了解,了解才会认可、欣赏和喜爱。”高雷表示,随着中法各领域交往的全面重启,他和协会也会继续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希望在迎接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继续用艺术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让中法两国“相互看见”。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