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是否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流行语?或者说,它只是用来赞扬中国魅力的一句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实则不然。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里得以详尽阐述。在我看来,“美丽中国”是一个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的概念,背后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健全的制度安排。这一行动包含了中国为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一系列理论探索成果和实践目标。不仅如此,它更是中国积极投身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举措。
2023年11月,Tungamirai Eric Mupona在安吉县参与绿色发展主题学术论坛
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路径。
中国的绿色发展倡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这是一套哲学和科学的框架,涵盖了习近平主席40多年来在不同层级(从县级到国家级)工作期间积累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例如,他在福建工作时主持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突出依法治理、尊重自然、科学治理,秉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引领了如今中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他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强调了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融入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实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设定的“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和举措。随着这些规划的逐步实施,世界有望见证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奇迹。可以预期的是,在2030年后,中国将大幅减少碳排放,转向更加绿色的生产方式,并实现更强的生态安全。这些宏伟目标将助力中国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的愿景。
绿色制造:提升工业产出与绿色发展并重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国正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提高工业产出的同时,确保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0年起,中国便稳居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之位。2012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突破了2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而在2013年至2023年这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7%。到了2022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的占比攀升至30.2%,相较于2012年的22.5%有了显著提升。
鉴于中国在全球工业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国如何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其制造业技术和工业化战略之中。为了在生产力提升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中国已经开始加快构建绿色生产模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对于煤炭、钢铁、水泥生产以及炼油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管控和监督,并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加速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进程。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鼓励制造业企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转而使用无害原料和低碳能源,并积极开展废弃物的再利用,这些都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措施。例如,自2017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开始组织评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这是一项针对在绿色发展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的全国性评选活动。截至2024年10月,已有5095家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其产值占中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了18%。据预测,到2030年,绿色工厂的产值将占中国制造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美丽乡村:乡村中的美丽中国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力求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生态福祉,不让任何人、任何地方掉队。在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当下,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尤其是乡村中国的绿色转型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2022年8月,Tungamirai Eric Mupona在缙云县联丰村进行乡野调查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愿景中的关键一环。2023年,我赴浙江的农村调研学习,其中就包括安吉县,这里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我还去过其他一些山区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县,比如浙江26个山区县之一的缙云县。我在缙云时被联丰村的美丽景色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所吸引,便问一名村干部是如何做到的。他笑着说:“我就做了两步。第一步是让村子变干净,第二步是变漂亮。”他告诉我,改造之前,村子又乱又脏,房屋破旧不堪,村集体还负债一百多万元。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村子焕然一新,成了热门旅游景点,还吸引了一些企业设立共富工坊,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真正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美丽富裕的华丽转身。
中国西部地区展现了多样化的生态发展模式。2021年,我在宁夏的闽宁镇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对口帮扶机制如何助力当地绿化沙漠。福建省与宁夏之间的对口帮扶关系,使得沙漠治理的技术、资金和专业人才等相关资源得以从福建顺利转移到宁夏,这一合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宁夏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闽宁镇从“干沙滩”到如今“金沙滩”的变迁,是闽宁协作成功故事的缩影,展现了从单向扶贫到合作共赢的转变。这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案例,也是美丽中国愿景的具体实践。
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过程。它既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又有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同时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这种多方面的方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得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丰富多彩多样化的实践形态。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可见绿色发展的生机。除了其众所周知的经济奇迹,世界有望见证中国的另一个奇迹:低碳转型。这一奇迹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中国的做法不仅尊重本土的传统知识和当代经验,而且与全球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共识高度契合。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展示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参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米莱为津巴布韦留学生,浙江大学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专业博士
(本文为崔小琴约稿并责编)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