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从施政报告看香港改革

2025-01-06 15:03:00 【关闭】 【打印】
  2022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四点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四点希望”指明了特区政府的四个施政重点,施政报告如何体现四个重点,备受关注。

  2024年7月,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部署,中央希望香港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施政报告如何对接国家战略,备受瞩目。

  香港国安条例实施、区议会改革后,社会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时下的香港政通人和,推进改革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施政报告公布之后,各方面反响热烈。与前两份施政报告相比,这份施政报告的改革成色更浓,主题以“改革”打头阵,同时,改革的理念和举措贯穿整个报告始终。应该说,这是一份以改革统揽全局的施政报告。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2024年10月16日主持《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2024年10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

  改革的逻辑、背景、理念和基调

  施政报告的第一部分主题为“改革求变 由治及兴”。这表明了改革的逻辑—改革是香港实现由治及兴的必由之路。

  施政报告首先提出:“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这表明了改革的背景—中央明确了香港改革的路径方向。

  施政报告提出:“针对体系改革,我的理念是:体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严重缺失的,要拨乱反正;有瓶颈、短板或阻碍的,要突破瓶颈、清除障碍;有需要巩固的,要强化和完善。改革过程中,要判断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动手术拨乱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改革时要注重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的关系。可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但因基础和体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改革方案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表明香港改革的总基调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李家超在这份施政报告中还回顾了就任以来的各项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在“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方面,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的宪制责任,重塑区议会;在政府治理方面,改革政府架构体系;在经济发展方面,破天荒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政府资金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等;在民生方面,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创新推出“简约公屋”等。这一切说明,本届政府一直极力推进改革。过往的改革也为下一步改革打下了基础。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怎样理解“齐改革”?2024年10月18日,李家超就施政报告接受《大公报》等媒体专访时说:“这个改革不只是政府的改革,而是所有市民共同参与的改革。”他说,政府要做的就是指明方向、找出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让全港750万人产生协同效应,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综上所述,施政报告开宗明义,厘清了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香港推进改革定调。

  以改革固根本、强优势

  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这是香港的传统优势。从施政报告可以看出,以改革“做乘法”,做强传统优势,是一个鲜明特征。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用了一个专章来阐述“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在金融方面,最受关注的是提出“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具体举措有: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将成立小组推行建立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工作,包括强化交易机制和规管框架、推动前沿金融科技应用、与内地探讨把黄金产品纳入“互联互通”等。这将构建一套全新的机制,属于“由零建立”的改革。

  在贸易方面,改革举措颇多。比如,涉及“推动总部经济发展”的有:财经事务及库务局2024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制订引入公司迁册机制,让有意来港的公司,无须先在海外的原注册地清盘并在港成立全新公司;提供方便,让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包括非永久性居民)到内地的“一签多行”签证有效期增至最长5年,并获加快处理。还有“促进烈酒贸易”,即日起,进口价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税率由100%减至10%。以上改革举措,旨在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总量扩大。

  在航运方面,改革现在的“香港海运港口局”,成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作为高层次咨询机构,协助政府制订政策和长远发展策略。同时提出“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和推广税务优惠、招揽海运服务企业落户、加大培育海事人才。提出“加快绿色航运中心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注册船舶绿色化、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提供绿色燃料加注的配套。以上改革举措,旨在提高航运中心的“含金量”。

  可以看出,李家超为香港三大中心的改革着墨颇多,其原理是以改革促进迭代升级,巩固提升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地位。

  以改革育新机、增动能

  香港的长远发展,除了需要把传统优势做大做强之外,还需要不断培育新动能。从施政报告可以看出,以改革“做加法”,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又是一个鲜明特征。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用一个专章来阐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的改革创新亮点不少。比如,推进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设立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指定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再比如,政府将推出“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并拨款1.8亿元,吸引海内外具丰富经验的专业初创企业服务机构在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又比如,“发展低空经济”,将开拓低空飞行应用场景、修订相关法规、与内地对接 、研究部署低空基础建设等。

  施政报告用一个专章阐述“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对人才工作全方位谋划。在“抢人才”方面,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人才,扩大“高才通”大学名单,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等。在“留人才”方面,设立“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在全球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完善宿舍配套,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等。在“育人才”方面,推动多元出路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发展。

  施政报告还用一个专章阐述“促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多元经济”,其中涉及改革的事项不少。比如,报告提出“为提升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政府锐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政府会以创新思维打造香港成为首选旅游目的地”“政府已邀请香港体育学院检讨运动员(包括残疾运动员)直接资助机制。政府亦会加强教练培训,探讨建立统一教练认证制度的可行性”等等。这些表述的背后,都涉及到一系列改革。

  为推进改革创新,政府强化领导和跨政策统筹机制,发挥司长及副司长的领导和统筹功能,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

  可以看出,以上做法的原理是以改革之法促进香港或实现“从0到1”的产业突破,或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升级。

  以改革惠民生、添幸福

  民生历来是施政报告的重点,与过往相比,李家超在这份施政报告涉及民生领域的改革亮点颇多。

  最受关注的是建立房管理制度。施政报告提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合标单位将名为“简朴房”。政府建议“简朴房”的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透过制度规管,对不合标准者将有序取缔、逐步清零。

  目前,香港大约有11万房户。李家超就施政报告接受《大公报》等媒体专访时说,未来会有六成房户合资格申请公屋。“到时候,住户只余四成,房剩下七成,足以满足需求。”这一改革举措属于李家超所说的“动手术”的范畴。

  民生领域的改革举措有以下方面:在医疗方面,支持筹建第三所医学院、促进中医及中药发展等;在扶贫方面,扩展“社区客厅试行计划”,2025年于房户集中的地区新增3个社区客厅;在养老方面,资助综援长者入住广东省安老院,2025年推出为期3年的试验计划,资助选择赴粤养老的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在粤院舍;在支持青年发展方面,加快青年宿舍项目、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推出新一轮“青年生涯规划活动资助计划”、优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优化“展翅青见计划”等。这些改革举措是李家超所说的“突破瓶颈”“固本培元”等范畴。

  从这些项目看,李家超对施政报告公众咨询阶段收集的意见非常重视,许多意见都写进了报告,回应了市民关切,吸纳了市民建议,找到了破解民生难题的办法。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会见李家超及特区政府官员时多次表示,希望香港特区以改革实现更好发展。李家超任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回应了中央、内地民众和香港社会的改革期待,以“齐改革”为统揽,落脚点是“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这再次体现了李家超及特区政府作为“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的历史担当。 

  屠海鸣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