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两岸探索科技融合发展

2025-11-06 11:21:00 【关闭】 【打印】

  “大陆市场前景广阔、优势显著,是台商投资发展的理想舞台。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应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拓展新赛道,共同开创两岸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在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上,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说。

  前不久,多个以促进两岸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活动陆续在大陆各地举办,两岸业界专家学者热议产业趋势,聚焦深化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共谋发展蓝图,助力台商台企融入大陆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17日,第137届广交会进口展上的台湾企业展台吸引采购商驻足咨询 

  抢抓机遇

  第28届京台科技论坛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携手融合新发展”为主题,吸引台湾工商、科技界人士以及台商代表等600余人与会。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潘贤掌在论坛上表示,大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开创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产业升级为落脚点的创新发展路径。“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并为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更理想、更有为的发展空间,为两岸经济合作和融合发展开辟更广阔、更多元的新天地。”潘贤掌说。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转型,是台企面临的共同课题。”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认为,大陆有众多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广大台商台企应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享大陆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与永续发展开拓空间。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希望围绕科技创新等领域,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寻新商机。“我们将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两岸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刘兆玄说。

  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25届两岸财经论坛上,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近年来大陆市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了对高端技术及智能解决方案的旺盛需求,以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五大新产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台商企业在半导体、精密制造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通过技术协同与产业链整合,积极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杨成长建议,未来台商企业可进一步发挥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精密制造等关键领域的产业优势,持续加大对大陆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投资,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打开投资新空间。

  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上,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成为两岸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台湾21世纪基金会副董事长高思博表示,将在湖南等地深化低碳经济、绿色农业合作,共同探讨一系列前沿问题,助力两岸农业现代化发展。

   

   2025年9月13日,北京,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台湾展区内人头攒动 

  互利共赢

  “全球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两岸产业须携手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刘兆玄在京台科技论坛上表示,大陆在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成果显著,台湾在高端制造、数字网络、绿色低碳等方面具备优势,双方应加强合作对接,携手构建新的两岸产业链。“未来的合作不仅要聚焦技术层面,更需共同构建行业规则。”刘兆玄透露,他还关注即将出台的“十五五”规划,期待借政策利好推动两岸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两岸经贸合作开拓更大空间。

  “今年的京台科技论坛涉及人工智能等诸多新兴产业,为台商台企融入大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台湾中华妇女联合总会主任委员雷倩认为,无论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还是在一般的制造业,大陆市场都向台商敞开大门,在当前产业重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在福建厦门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表示,大陆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动能强劲,台湾则在半导体、电子信息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两岸产业界应透过投洽会这样的平台,探讨未来全球经贸发展的趋势,让两岸能够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为两岸经贸科技交流合作牵线搭桥的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近日首次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天星医疗康复镜、元萝卜下棋机器人、中科云创MR眼镜……一众科技产品吸引参观者纷纷前来体验。该中心目前已有89家合作单位,其中大陆企业48家、台企41家,此次带来16家企业的30多款产品。其运营负责人汪浩说,台企在精密仪器、集成电路等领域深耕多年、基础扎实,具备一定优势,而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两岸产业各有所长,未来在服务贸易领域有巨大的融合发展空间。”

  北京至毅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落地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的台企。“这家光刻胶企业通过我们的平台,成功对接了全球半导体显示产品龙头企业京东方。”汪浩透露,这家台企正计划在北京打造自主化量子点光刻胶量产研发实验室,“有了合作研发平台和订单支持,在大陆开展业务会更顺畅。”

  拓展空间

  来自深圳的台商高文彦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于2019年回到深圳创业,主打AI核心算法与场景化应用。近日他带着新一代AI导览系统,参加于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人工智能展区,首次参会的高文彦吸引了众多东盟客商驻足咨询。“东盟国家在AI领域的需求多处于初期应用阶段,他们只提供场景,我们需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全套解决方案。”高文彦说。

  展位现场,高文彦团队演示了新一代AI导览系统。与传统语音导览不同,他们的系统能主动感知游客偏好,个性化推荐游览路线,实时互动解答疑问。目前该技术已在大陆多个博物馆场景成功应用,正计划向大陆旅游行业推广。“东盟国家旅游资源丰富,但智能化程度不均,这正是我们的市场机会。”高文彦说。

  在2025服贸会台湾形象展区内,台企英业达集团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一位参展者正面对电子屏幕抬起双臂、转圈,完成几个简单动作后,一份AI骨骼检测诊断报告即刻生成。公司的现场工作人员孔庆成介绍,目前英业达在大陆的分公司遍及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在上海、重庆、南京都有生产基地。“大陆市场对我们而言不可或缺。”孔庆成说,早期企业依托大陆市场发展笔记本电脑业务,如今大陆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带来新机遇,“2024年公司营业额大幅增长,离不开大陆大型科技企业对算力和智能设备需求的提升。”

  作为专注AI、机器人、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人,厦门艾斯星传媒董事长彭蔚纶在投洽会上发现,大陆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远超预期。“回台后我会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台湾相关领域的投资人和企业家,让他们了解大陆各地的产业发展情况。同时我也会告诉身边年轻人大陆的真实面貌,希望他们有机会也去走走看看。”

  台商朱智杰今年是第二次参加京台科技论坛,他观察到,今年的论坛现场更热闹了,“越来越多台商台企踊跃参加,这本身就代表了两岸经贸以及科技交流的活跃和旺盛。”朱智杰介绍,他所在的企业已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团队正将台湾生物医药科技与大陆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多种不同场景。“大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令人惊叹。”朱智杰说。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