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刘笑然:以竹笛为桥,在海外奏响中国民乐

2025-11-06 11:10:00 【关闭】 【打印】

   

   2024年,刘笑然(中)带领受邀访美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一起在中国驻华盛顿总领馆演出 

  2024年1月,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内,阵阵来自东方的悠扬笛音婉转回荡,这是青年竹笛演奏家刘笑然的第三场个人音乐会他伫立在这座世界顶级音乐厅的舞台中央,将一曲曲浸润着中国韵味的旋律,缓缓送入异国听众的耳畔。对刘笑然而言,这场音乐会意义非凡:既是他在海外举办的首场个人演出,更是他多年来执着追逐音乐梦想的生动写照。“让纽约听到中国音乐”,他的理想纯粹而坚定。

  笛缘初缔

  刘笑然的故乡在河北省唐山市,他与竹笛的不解之缘,始于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偶然相遇。那天,央视文艺频道的一则宣传片里,一位女孩吹奏竹笛的画面闯入他的视线清亮悠扬的笛音萦绕在电视机前,瞬间拨动了他的心弦。带着这份悸动,他缠着母亲,执意要学习竹笛。

  初次触碰竹笛,他便顺利吹奏出一首小曲,老师的一句“有天赋”,给了年少的他莫大的鼓舞。更奇妙的是,多年后他偶然得知,当年宣传片里吹笛的女孩,竟是自己的师姐。“这真是太巧了,像命中注定的缘分。”回忆起这段往事,刘笑然仍忍不住笑着感叹。

  自那以后,刘笑然彻底沉浸在竹笛的世界里。初中时,为了挤出更多练习时间,他每天背着竹笛往返学校,放学后便留在体育器材室反复琢磨吹奏技巧。少年时代的这份坚持,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悄然扎根,也让他萌生了报考音乐学院、深耕竹笛演奏的念头。

  初三那年,刘笑然报名参加“北京竹笛邀请赛”。赛后,评委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专业追求他决定前往北京,接受系统的竹笛训练,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热爱的乐器中,朝着梦想稳步迈进。

  2012年,刘笑然凭借全国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主修中国乐器表演。大学生活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在这里,他接触到各民族的特色乐器与音乐文化,有机会师从腾格尔、乌日娜等知名音乐人;在与马头琴、新疆十二木卡姆等乐器的“对话”中,他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艺术边界也随之拓宽。

  “我们系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大家练习的乐器风格各异,却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我从中获益良多。”在刘笑然看来,大学不仅是打磨演奏技巧的课堂,更是让他理解音乐多样性、培养开放艺术心态的起点。

   

   2025年7月,刘笑然(左)受邀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排练现场 

  逐梦卡内基

  大学毕业后,刘笑然成为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的音乐教师。与孩子们一同探讨音乐、练习乐器的日子,充实而快乐,两年间他还收获了多项教学荣誉。但在他内心深处,对舞台与音乐创作的热情从未熄灭。“本科时我常给流行歌手伴奏,比如凤凰传奇的几首歌里,就有我的笛声。那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注定要活跃在舞台和录音棚里。”他坦言。

  真正让刘笑然下定决心走出国门、探索海外发展的是一次与纽约大学留学生的相遇。当时,这群留学生正在北京筹备一张世界音乐专辑作为毕业设计,特意邀请他参与竹笛录制。交流中,对方建议他到国外深造,深入了解不同的音乐制作体系这个提议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2018年,刘笑然怀揣着竹笛与理想,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

  初到纽约,刘笑然一边攻克语言难关,一边感受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进入普瑞特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管理硕士,希望以更宏观的视角理解艺术行业的运行逻辑。“直到那时我才发现,艺术管理涵盖了几乎所有艺术门类,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他感慨道。

  课堂之外,刘笑然从未放下竹笛。他常背着乐器走上纽约街头,在地铁站、公园与街头艺人即兴合奏。“纽约的街头音乐人水平很高,虽然演出场地在街头,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特别自由、松弛。”这些交流让他豁然开朗:音乐不应被形式或场所束缚,它的本质是传递快乐、唤起情感共鸣。

  然而,现实的考验悄然而至。受疫情影响,纽约演出市场几近停摆,毕业时艺术团体也暂停扩招,刘笑然一度找不到任何与演奏相关的工作。“那几年是我最迷茫的时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放弃坚持了十几年的竹笛。” 他回忆道。

  为了维持生计,刘笑然先在炸鸡店打工,后来又成为LV品牌第五大道门店的销售顾问。起初,他只是想找一份与艺术沾点边的工作,便带着简历在曼哈顿挨家店铺投递、面试,最终意外进入奢侈品行业。“这份工作帮了我很多,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也更懂得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沟通。” 他说。

  两年后,纽约音乐演出市场逐渐回暖,刘笑然敏锐地抓住机会,开始筹备自己的“回归”演出而他的目标,正是无数音乐人梦寐以求的卡内基音乐厅。更特别的是,这将是该音乐厅首次迎来以中国竹笛为主角的独奏音乐会。

  音乐厅方面对这种东方传统乐器充满好奇,“他们说,没想到竹笛的声音这么明亮清澈。” 刘笑然笑着说。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筹备,他终于站上了卡内基的舞台。那一晚,他带来了七首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有东北的豪迈、江南的温婉、内蒙古的辽阔、西藏的空灵……“这是我第一次在一场音乐会里融入这么多风格,难度很大,但我想让纽约观众感受到中国音乐的丰富与多元,再难也值得。”

  演出现场三四成观众是外国人,他们给予演出极大的好评。散场后,有观众主动走上前,向他表达感动与惊喜:“这场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音乐不一样的一面。” 那一刻,刘笑然知道,自己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响。

  这场音乐会,不仅为他叩开了纽约乐坛的大门,更让“竹笛”这一传统乐器在异国他乡奏响了新的乐章。此后,刘笑然收到了更多演出邀约,真正走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音乐之路。

   

   2025年 4月,刘笑然(右二)受邀在耶鲁大学举办关于中国音乐的讲座,与耶鲁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合影 

  与世界对话

  2025年初,中国歌手周深开启世界巡回演唱会北美站,刘笑然受邀全程担任民乐演奏者。周深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中国风元素,他希望现场能有真实的东方乐器伴奏。“他们在演出前两天才联系我,排练时间特别紧张,但我还是尽全力协调,完成了所有场次的演出。”刘笑然回忆道。

  这场巡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乐器与当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反响极为热烈。它不仅刷新了中国内地歌手在北美的巡演场次和总票房纪录,更向海外观众展现出当代中国声乐艺术的独特性与感染力。“站在舞台上,看到众多观众被竹笛和箫管的声音所打动,我深感自豪。这不仅是周深老师的闪耀时刻,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高光时刻。”他说道。

  不满足于与流行音乐的合作,刘笑然还不断努力探索民乐的新表达。他曾在纽约联合几位电子音乐人,策划了一场竹笛与电音融合的演出。“对观众来说,这是完全陌生的体验,但他们很快就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音乐传递的氛围与情绪。” 这次尝试更坚定了他“民乐也可以很潮”的信念。

  除了专注舞台演出,刘笑然还积极投身民乐的教学与传播。他曾受邀到耶鲁大学伯克利学院演讲,向师生介绍竹笛的发展历程与演奏技巧。“那里的师生已经自发组建了一支小民乐团,成员有学生、教授,还有当地居民。我所做的,就是帮他们拓宽艺术视野,加深对中国音乐艺术的理解。”

  演讲结束后,刘笑然仍不断地与这支民乐团保持着密切联系,持续为团员提供专业辅导。从练习方法到演奏细节,他耐心分享,帮助乐手提升音准与表现力。为了保障教学与演出质量,他还特意为他们从国内定制了一批竹笛:“中国竹笛对选材和工艺要求很高,国外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我准备了适配不同曲目的乐器,也方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在刘笑然心中,竹笛早已不只是一件简单的乐器,更是跨越文化的对话载体。他常这样鼓励学生:“学习乐器就像掌握一门语言,它是你抒发情感、与世界连接的独特工具。”

  作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民乐演奏者,刘笑然始终坚信:只要持续传播,东方的中国音乐终将在更广阔的世界回响,而他也会继续在舞台与课堂之间穿梭,用竹笛奏响中国故事的动人旋律。(受访者供图) 

  杨 宁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黄珍玲 《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