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香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的密码

2025-11-06 10:52:00 【关闭】 【打印】

   

  2025年4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举行“重点企业伙伴签约仪式”,新一批18家重点企业签约落户香港 

  香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

  2025年7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一国两制 独特优势》(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大量事实及详尽数据全方位介绍香港开放、安全、稳定、高效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令人振奋鼓舞!从《报告》可以看出,现今的香港,安全基础更加稳固,营商环境更有优势,经济活力更加凸显,各国投资者对香港更有信心,“东方之珠”不仅仅风采依旧,而且更加璀璨!

  在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曾表示,香港已经破茧成蝶,未来要展翅高飞。香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再次印证了破茧成蝶的事实,更预示着香港展翅高飞的时机已经到来。

  那么,香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的密码何在?可以用3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通,稳,变。

  通:“自由港”搭建广阔舞台 

  《报告》第一章为“背靠祖国优势,联通全球商机”,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香港“内联外通”的功能。

  《报告》指出,香港是进入内地庞大市场的最佳跳板。这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中国内地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达134.9万亿人民币(约18.94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全球150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这是许多跨国公司青睐的巨大市场,而香港正是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

  香港在“内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港与内地一直是彼此的主要贸易伙伴,两地联系日益紧密。目前,内地驻港企业数量已超过2600家,位居全球驻港企业之首;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超过1500家,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逾半。

  其二,内地对香港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有利于香港企业扩大内地业务。《〈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于2025年3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内地在金融、建筑及相关工程、检测和认证、电信、电影、电视、旅游等领域扩大开放范围的具体内容,而香港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其三,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互联互通更加便捷。把生产线设在内地,把资金放在香港是许多跨国公司的选择。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宣布推动拓展两地市场互通机制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如今,资金在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流进流出开始便利起来。

  其四,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不断提速,外商从大湾区进入内地更加便捷。从“硬联通”看,香港和深圳正通过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携手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及北环线支线两个跨境铁路项目。此外,“港车北上”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粤车南下”也正在筹划相关安排之中。从“软联通”看,目前粤港澳三地制定及公布的“湾区标准”共有244个项目,将促进香港企业开拓大湾区市场。

   

  2025年6月24日,在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举办的国际及内地企业落户香港欢迎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参观了意大利食品进口及分销商Bright View Trading公司展台 

  《报告》指出,香港是内联外通枢纽地,担当“一带一路”重要功能平台角色。的确,香港的“外通”作用是任何一个内地城市无法替代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地。香港地处亚洲中心地带,飞往亚洲主要城市航程少于4小时,而全球半数人口在香港5小时航程范围内。香港的交易系统紧贴24小时不停运作的世界金融贸易市场,与其他主要金融枢纽稳妥地无缝连接。对跨国企业而言,无论是设立亚洲地区总部,还是分销中心,香港都是理想据点。

  二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截至2025年3月底,全球100家最大银行中,有70家在香港开展业务;香港是亚洲领先的债券枢纽,在安排亚洲国际债券发行方面,过去10年中有9次位居市场首位。截至2025年5月底,香港的股票市场规模在亚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六。截至2025年4月底,香港拥有158家获授权保险公司,保险密度在亚洲排名最高、全球排名第二,保险渗透率在亚洲和全球均排名第一,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中,有11家在香港运营。

  三是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在全球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香港拥有清关快、零关税的优势,以及一应俱全的专业商业服务。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资料,在2024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贸易经济体系,也是全球第二十一大商业服务经济体系。

  四是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水平全球一流。香港国际机场连接全球约200个航点,2024年,客运量达5310万人次;货运量达490万公吨,连续14年蝉联全球最繁忙货运机场。香港船舶注册按总吨位计位居全球第四,香港船东拥有或管理的船只,占全球商船的总载重吨位约10%。

  五是香港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香港作出的法律仲裁受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的认可。在国际海事仲裁方面,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将香港列为继伦敦、纽约和新加坡后第四个指定仲裁地。2025年5月,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综上所述,香港作为世界公认的“自由港”,“内联外通”的优势明显,是内地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进入内地的大通道。

   

  2025年6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在国际及内地企业落户香港欢迎会上参观泡泡玛特展台

  稳:“安全港”赢得资本青睐 

  《报告》第二章指出,维持长期繁荣稳定,成为商界安全避风港。

  今年以来,全球资金的流向印证了投资者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正进一步提升,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截至2025年3月底,香港注册基金数目达976个,按年录得超过44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增长285%。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升超过4000点,升幅约20%,在全球主要指数中名列前茅。新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倍,排名世界第一。

  香港“吸金”能力如此之强,并非天上掉馅饼,而是看重香港的安全环境,是国际投资者用钞票为香港投下的信任票!

  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5年来,香港政通人和,河清海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性完成了基本法第23条立法,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更加牢固;“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治理能力显著增强;行政和立法配合默契,议政效能大幅提升。

  2025年6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周年论坛上的致辞中深刻指出,《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分水岭,“一法安香江”,带来了一系列全局性、变革性、根本性影响。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保障了海内外投资者在香港的合法权益,为香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期性。”

  夏宝龙所言,深刻阐明了“国安港安,国安家好”的道理。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稳定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基础和根本。

   

  2025年8月19日,华润物流和GKE合作营运的伦敦金属交易所香港交割仓举行揭牌仪式,此举是香港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的重要一步 

  变:“创新港”提升发展信心 

  《报告》展示了香港营商环境改善的多项关键数据:2024年,境外母公司驻港公司数量达9960家,同比增长10%;初创企业数量由2014年的约1000家跃升至2024年的约4700家,并诞生了20多家独角兽企业;香港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入84家前沿技术企业,投资推广署2023—2025年协助超1300家海内外企业落户,带来1600亿港元投资;截至2025年6月,人才计划获批近33万宗,22万人已经到港;今年上半年访港旅客总计约2400万人次,同比上升12%,带动零售、餐饮等行业持续向好;2024年,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约430亿美元,约占亚洲市场总额的45%,连续7年居亚洲市场首位。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带领香港特区政府识变应变求变的积极作为、艰辛努力。近年来,李家超及香港特区政府把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相结合,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以拓展国际市场为例,为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带来的负面影响,香港特区政府在稳定美欧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东盟、中东市场。李家超就任以来,先后率团访问东盟7个成员国和4个中东国家。2024年,香港与东盟的商品贸易总额达港币12896亿元,相当于香港全球商品贸易额的13.6%,东盟成为香港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东国家驻港公司数目按年上升超过20%。

  以引进重点企业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全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近年来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科创基金以及共同投资基金统一整合,汇聚相关资源,由政府主导对策略性产业展开投资,吸引并助力更多企业在香港发展。

  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诸多创新举措。2023年2月,香港机管局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了《关于“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暨空侧海空联运码头”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地出口货物可在东莞的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内预先完成航空安检、装箱或打板以及收货等流程,随后以符合香港空运货物保安要求的方式,运送至香港国际机场管制区内的空侧海空联运货运码头,直接转运至世界各地。外国的空运货物同样可沿用上述路线,经香港进口至内地不同省市。

  以吸引投资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拓宽合资格投资范围,允许申请人投资住宅物业。自2025年3月1日起,进一步放宽了有关净资产审查及计算的规定,并且申请人透过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所进行的投资,也可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美国不断抹黑香港的营商环境。然而,香港美国商会的调查结果与美国政客的观点截然相反。香港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香港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5%受访企业认为,香港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商业枢纽;83%受访者对香港法治有信心;另有79%受访者表示在未来3年内无意将其地区总部迁出香港。这充分表明,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前景依然满怀信心。

  “通”是香港的传统优势,香港“内联外通”的作用越来越强大;“稳”是繁荣之基,“国安港安”为香港营商环境提供根本保障;“变”是发展进步的动力,香港正在书写逢变必兴的新故事。“通,稳,变”3字密码,是香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的经验,更揭示了“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规律。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参加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时指出:“港澳要担当起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筑牢维护国家安全屏障,巩固提升港澳独特地位和优势,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这份全新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再度彰显了香港的发展活力,亦是香港实现自身更优发展、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一份亮眼成绩单。从破茧突围到振翅高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必将更加精彩、更加出色!

  屠海鸣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